什么是健康?健康,不但身体无缺点和疾病,还要有完整的生理、心理状况和社会适应能力。健康的内涵应包含生理和心理两个方面,因此健康的一半是心理健康。然而,目前国内很多未成年人心理疾病相当常见,有些甚至十分紧急,若不准时削除这类心理疾病,对未成年每人格的完善进步有非常大影响。因此,做好未年人心理健康教育势在必行。
1、未成年人心理健康情况剖析
教育部部长周济在媒体发布会上说:“素质教育当中要提升多方面的素质,一个是思想道德素质,一个是科学素质,一个是人文素质,一个是身体心理素质。大家把心理素质提升到非常高的地方上。大家期望孩子们都是身心健康的孩子,这是大家的基础。”
看看大家身边的例子,有媒体报道,杭州9岁男生张毅,是个学习出色的三年级三好学生,还担任班长、少先队中队长职务,在家却由于想要姐姐手中的两块糖果,没得到而上吊自杀。云南大学的马加爵事件,更是给大家触目惊心的警示。
有关调查显示:国内未成年人大多心理健康情况好,但还存在部分未成年人在情绪、行为、自信心、人际关系、性观念、性格等方面还有着不同程度的心理疾病。影响未成年人心理健康原因颇为复杂,主要表现为自己原因、家庭原因、学校原因及社会环境原因。建议在遵循未成年人心理发展趋势的首要条件下,构建以学校为中心,家庭、社会一同参与的未成年人心理健康教育互联网。
2、目前国内心理健康教育中存在的问题
目前国内对未成年人心理健康教育很看重,但在实质操作中仍然存在很多问题。
1.家庭教育对心理健康重要程度的忽略
不少父母都非常关注孩子的成长与学习,总是不看重甚至忽略了心理健康的重要程度。觉得只须给孩子好的物质生活,并关注孩子的学习成绩就是尽到为人爸爸妈妈的责任了。即便有的父母认识到了孩子心理健康的重要程度,也总是苦于没这方面的经验,对孩子心理特征不知道,无从下手甚至越关注越乱,引起孩子的反感与抵触。
2.学校心理健康教育中存在的问题
在国内心理健康教育已经成为大趋势的背景下,学校纷纷响应号召拓展心理健康教育。然而专业师资力量的匮乏、经验不足与没成熟的模式可学习等很多原因也困扰着学校,虽然现在已有不少学校开始着手培养有关教师,但在短期内,学校心理健康教育仍存在薄弱环节。
3.社会缘由
当今社会是一个高速发展的社会,尽管大家的和谐社会正羽翼渐丰,但仍存在不可防止的负面影响。自我中心意识、拜金主义、盲目攀比,与一些不适合未成年人的影视、书刊及互联网使孩子们迷失了方向。一些腐败现象甚至导致未成年人丑恶不分、是非不明,缺少正确的处事原则。
3、积极探索未成年人心理健康教育的有效渠道
国内未成年人心理健康教育还处于较低水平,因此大家要积极吸取海外有益的经验和做法,但也要依据国情的不同采取必要的取舍。任何一件工作都不是一蹴而就的,未成年人心理健康教育工作也需要不断探索和积累检验,不可以急功近利。要紧的就是加大心理健康教育师资力量的建设,充实心理健康教育内容和模式,丰富心理健康教育的渠道和办法。同时用社会的影响力来促进家庭心理健康教育的进步,使未成年人真的拥有一个有利心理健康成长的环境。